漢中素有“天然中藥材庫”之稱。盛產各種名貴藥材,其中天麻、杜仲、棗皮產量居全國之首。中藥材種類和產量約占全省的70%,品質純正,性能良好,古今中外享有盛譽。有藥材1235種,其中植物藥1158種,動物藥63種,礦物藥14種。杜仲、天麻、附子、豬苓、黃柏、白芍、白芷、玄參、白術、元胡、黃苓、棗皮、西洋參等產量和質地均居全國前列。暢銷國內,有的遠銷海外。歷史上漢中還是著名的中藥材集散地。20世紀30年代前,西北藥材經駝隊匯集漢中,加上漢中產的藥材經漢江船遠輸往漢口,后轉口各省及海外。據《南鄭工商志》載,經漢江運出的藥材年達10多億斤。主要有當歸、姜黃、烏藥、秦艽、冬花、黨參、白芷、五倍子、芪葉、麝香、金石斛等,藥材成為漢江水運的重要商品。
1. 杜仲:
既是名貴中藥材,又是很好的保健珍品。略陽是杜仲的原生地,明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杜仲甘、微辛、溫,有滋補和鎮靜作用,主產興州(今略陽縣)。略陽是全國最大的杜仲基地縣,累計栽植杜仲1.03億株,2000年3月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"中國名特優經濟林--杜仲之鄉",國家政協副主席楊汝岱提字"杜仲之鄉"。
2.棗皮:
又名山茱萸,落葉小喬木植物。以果皮入藥。山茱萸是一種重要的常用中藥,藥用價值極高,已開始應用到醫療保健食品中。功效:補肝腎,澀精,斂汗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“棗皮產于漢中山谷”,我區以佛坪、洋縣等為主要基地,F陜西漢中、浙江淳安、河南西峽為全國三大產區。我市佛坪、洋縣、留壩、略陽、寧強、鎮巴都有種植。佛坪、洋縣種植歷史悠久,年產量約500噸,占全國總產三分之一。佛坪棗皮不僅歷史悠久,且棗皮果大、肉厚、色紅,熊果酸含量高,質量為全國最好,除飲片外,是多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。國內年需求100~150萬公斤。這次普查全市種植870多萬株。年產50多萬公斤,占全國40%。1982年陜西省棗皮生產現場會在佛坪縣召開,2002年已獲國家級棗皮規范栽培基地。
3.黃姜:
黃姜是單子葉植物薯芋科極為重要的資源植物,為我國特有種。是國際上最佳的藥用植物之一,黃姜種植是入世后的黃金種植業。黃姜根莖中提取的薯芋皂素是醫藥工業合成激素的重要基礎原料,以其為基礎可合成加工180多種原料藥產品。由于這些藥物廣泛用于“抗炎、避孕、鎮痛、麻醉、殺蟲、冠心病”等方面,藥理活性強,臨床效果好,是世界僅次于抗生素類的第二大類藥物,被人們稱為“藥用黃金”。因此,黃姜前景廣闊,市場急呼,效益誘人。
4.西洋參
西洋參又稱花旗參,美國人參,原產于北美洲,具有滋補、鎮靜、抗衰老等功效,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材。地處秦嶺南坡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自然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寧強縣 留壩縣,是中心產區。1981年,從美國引種西洋參獲得成功后,1985年被國家科委列人首批“星火計劃”,現為全國三大西洋參栽培基地之一。 經科學測定,留壩縣種植的西洋參與美國、加拿大參相比,有效成分基本一致,含有20多種化學元素。其中鉀、鈣、鎂、磷及微量元素鉻、硐、硼、錳、鍶、鋅等含量,比美國參更高。就其全面質量測定,留壩西洋參可以與美國花旗參相媲美。美籍華人、西洋參行家鄭碧強先生曾親臨留壩縣考察,對此大加贊賞。
5.漢中天麻
天麻是一種名貴的常用中藥材,是一種與真菌共生的草本食菌植物。古人說它是神藥!疤炻樘炻,天生之麻,神仙播種,凡人采挖”。漢中天麻,又稱陜西天麻,為陜西一大名優特產。它以歷史悠久,產量多,質量優,而與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湖北利川和吉林天麻,并列為全國六大著名天麻。漢中天麻個頭大,表面皺紋緊密,皮細肉厚,質地堅實,斷面白色,半透明,無空心,是天麻中的上品。在藥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其味甘,性微溫,無毒,益氣養肝,主治頭暈目眩、肢體麻木、息風定驚、肝風內動、驚痛抽搐、小兒驚厥、口眼歪斜、語言蹇澀、神經衰弱等癥。近年發現能治療高血壓、偏正頭痛、失眠疲倦、風濕癱瘓、半身不遂和高空飛行人員血運癥等疾病,可提高智力,增強記憶。久服益氣力,輕身增壽。因此,天麻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很高盛譽,為價格高昂的暢銷藥材。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,中國天麻比人參更為得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