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。其干燥塊莖亦稱天麻,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,臨床多用于頭痛眩暈、肢體麻木、小兒驚風、癲癇、抽搐、破傷風等癥。天麻過去一直依賴野生資源,20世紀70年代野生變家種成功后,家種天麻成為主要商品來源。
【來源】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干燥塊莖。
【別名】 赤箭芝、獨搖芝、離母、合離草、神草、鬼督郵、木浦、明天麻、定風草、白龍皮
【植物拉丁】 Gastrodia elata Bl.
【藥材拉丁】 Rhizom Gastrodiae
【藥材英文】Tall Gastrodia Tuber
【植物形態】多年生共生植物。塊莖橫生,橢圓形或卵圓形,肉質。有均勻的環節,節上有膜質鱗葉。莖單一,直立,圓柱形,高30~150cm,黃褐色,葉鱗片狀,膜質,互生,下部鞘狀抱莖?偁罨ㄐ蝽斏L5~30cm;苞片膜質,披針形,長約1cm;花淡綠黃色或橙紅色,萼片與花瓣合生成壺狀,口部偏斜,頂端5裂;唇瓣白色,先端3裂;合蕊柱長5~6mm,子房下位,倒卵形,子房柄扭轉,柱頭3裂。蒴果長圓形或倒卵形,長1.2~1.8cm。種子多而極小,成粉末狀;ㄆ6~7月,果期7~8月。
生于腐殖質較多而濕潤的林下,向陽灌叢及草坡亦有。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,F多栽培。須與白蘑科真菌密環菌Armillariella mellea (Vahk ex Fr.)Karst. 和紫萁小菇 Mycenaosmundicola 共生,才能使種子萌芽形成圓球莖并生長成為健常的天麻塊莖。紫萁小菇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,蜜環菌為原球菌長成天麻塊莖提供營養。
【采制】冬至以后采挖者稱“冬麻”,體重飽滿質佳;立夏以前采挖者稱“春麻”,體松皮多皺縮者質次。挖出根莖立即洗凈,擦去外皮,蒸透,60℃以下烘干或曬干。
【產地】主產于安徽大別山,陜西秦巴山區,四川、云南、貴州,產量大、品質好。
【性狀】塊莖長橢圓形。扁縮而稍彎曲。長3~15cm,寬1.5~6cm,厚0.5~2cm。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,略透明,多不規則縱皺紋,有由潛伏芽排列成的多輪橫環紋,具點狀痕點或膜質鱗葉有時可見棕黑色菌索。頂端有殘留莖基(春麻),或為紅棕色鸚哥嘴狀頂芽(冬麻),末端有自母體麻脫落后的圓臍形疤痕。質堅實,不易折斷,斷面較平坦,角質樣,黃白色或淡棕色。氣微,味甘,微辛。以質地堅實,體重,有鸚哥嘴,無空心者為佳。